从燕赵大地到北疆边陲:留疆志愿者赵朋博的逐梦之路
阿勒泰新闻网-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 古扎丽·阿布都热西提)在祖国西北边陲吉木乃县,广袤无垠的草原与连绵不绝的戈壁,宛如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。这里没有都市的车水马龙与繁华喧嚣,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众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奔赴而来。
河北石家庄的青年赵朋博,就是其中一位勇敢无畏的追梦人。2004 年,他响应西部计划号召,跨越千山万水,从燕赵大地来到吉木乃县,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。
初到吉木乃县委办公室,专业不对口的赵朋博面临诸多挑战。每一篇信息、每一个总结,都让他感到棘手。“那时候真的很难,但每一次修改都是成长,每一次请教都是进步。”赵朋博回忆起那段时光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就这样,他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经验,逐渐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。
志愿服务期间,赵朋博敏锐察觉到吉木乃县法治建设相对滞后,群众法律意识相对淡薄。法学专业毕业的他,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,仿佛有一团火焰在心中燃烧。“这里是祖国的边疆,是需要我的地方,我要用所学为吉木乃县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。”赵朋博坚定地说。后来,他考入吉木乃县人民检察院,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检察官,踏上了充满挑战与责任的法治建设之路。
工作中,赵朋博始终坚守公正与责任。办理刑事案件时,他严谨细致、依法调查取证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确保每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。对于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犯罪案件,他积极化解矛盾,力求“案结事了人和”。截至目前,他已办理近500件各类刑事案件,处理150余次群众信访,且无一错案,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。“群众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动力,我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。”赵朋博说。
除了日常工作之外,赵朋博还积极投身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事业。作为萨尔乌楞牧业寄宿学校法治副校长,每次去学校前,他都会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精心准备宣传主题,把普法知识点编成顺口溜、小故事,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听得懂、记得住。“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,只有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递法律知识,才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。”赵朋博说。
赵朋博在吉木乃县人民检察院内积极打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国家安全观、爱国主义教育等作为核心内容,围绕预防校园欺凌、防性侵、禁毒等重点,为当地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爱国和法治教育平台。
在吉木乃县,赵朋博收获的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长,还有美好的爱情与家庭。他的妻子范雪彩也是一名留疆志愿者,两人因西部计划相识相知,志同道合的他们选择在这片土地上扎根,延续爱情,组建家庭。如今,他们的孩子已成长为一名高中生。他们把志愿精神传递给下一代,教育孩子传承奉献奋斗的精神。
像赵朋博这样的志愿者家庭和“志二代”在吉木乃县还有很多,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,默默奉献、守望相助,为边疆建设增添着光彩。
回首过往,赵朋博感慨万千:“这一路走来,有艰辛,有汗水,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位群众,都让我深深眷恋。”展望未来,他满怀期待:“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,这里有广阔的舞台,能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,感受与祖国同呼吸、共命运的自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