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!福海县永安路社区精准帮扶“安” 民心
阿勒泰新闻网-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俊秀
就业是民生之本、幸福之源,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。在福海县福海镇永安路社区,“让每个家庭至少一人就业”不是空话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,通过资源整合、产业赋能,打造“就业驿站”,集成政策宣传、岗位推荐、技能培训、维权保障等功能,累计服务咨询200余人次,推动153人稳定就业,让不少家庭的日子有了新奔头。
精准摸排,把准就业“脉搏”
“现需要一名电工师傅,要求能处理一般用电问题。”“某牛肉面馆需要一名拉面师傅,需要有职业上岗证书”……7月29日,在福海县福海镇永安路社区办事大厅,居民解雪莹在社区干部的邀请下,加入“福海县永安路社区岗位信息推送群”,不一会儿,群里就有招聘信息弹出。
解雪莹此前因专业不对口长期求职受阻,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,为其建立求职档案并精准推荐岗位。“之前找工作,没有什么目标,报酬也不敢多提。现在社区根据我的情况给我推荐了很多岗位,自己有了挑选的余地,心里很踏实。”解雪莹说。
沙丽哈·沙尔山别克正在接待求职的居民。胡俊秀摄
解雪莹的经历正是该社区精准服务的缩影。为摸清就业底数,永安路社区组建“党员就业创业宣传队”,组织包户干部开展“地毯式”走访:白天居民不在家便晚间上门,老人表述不清则联系子女细问,确保随时联系、随时统计、随时推荐。
社区同步建立未就业人员动态台账,详细记录年龄、技能、期望薪资等信息,并制定《就业计划书》,对就业困难家庭标注“重点关注”;为希望能兼顾带娃和工作的宝妈匹配“弹性岗位”;对未就业大学生开展“一对一”跟踪服务。这些细节,都成了后续帮扶的“指南针”。
多方联动,搭起就业“桥梁”
掌握求职需求清单后,永安路社区开始四处“找门路”,拓展岗位资源。作为就业专干,沙丽哈·沙尔山别克每天都要把周边的商场、超市、餐馆、物业公司走访一次。最初遭遇不少质疑:“我们不缺人,再说也不了解你们社区的人靠不靠谱。”沙丽哈·沙尔山别克总是耐心保证:“我们推荐的人都经过初步了解,踏实肯干,要是不合适您随时跟我们说,我们再调整。”
真诚总能打动人。社区周边“饿了么”站点率先提供4个外卖岗位,要求会骑摩托车、手脚麻利。社区立刻从台账里筛选出4名符合条件的居民,其中就有20多岁的哈依尔别克·霍孙。他说:“在‘饿了么’工作后,每月收入8000元左右,如果跑得勤,能拿到一万元。”
沙丽哈·沙尔山别克正为商户介绍社区的就业政策。胡俊秀摄
除线下走访之外,社区还举办“线上招聘会”,工作人员将岗位信息整理成表格发至居民微信群,并标注岗位要求、薪资待遇与联系电话。居民郭玉梅通过群内招聘信息找到保姆工作,她笑着说:“离家近能顾家,特别适合我。”
企业也感受到了社区服务的温度,福海县果在鲜超市老板张亚琪直言:“社区主动询问我们的用工需求,这让我们感到很暖心,只要符合条件,我们会优先考虑辖区居民。”
随着就业率提升,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到社区求职。“我有烤馕技术”“我会骑摩托车”……沙丽哈·沙尔山别克由衷地说:“看到居民通过社区牵线找到工作,我们特有成就感,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。”
技能培训,练就就业“本事”
面团如何发酵、奶油如何裱花、烘焙如何把控温度……今年年初,永安路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特别开设西式糕点培训班,23名学员获得西式面点师初级证书。居民马清云学得特别认真,笔记记了厚厚一本,由于手艺出色,结业后很快被奎屯一家西式糕点房请去做师傅,月薪比以前打零工多了近两千元,她开心地说:“社区办的培训班,教的都是能立马用得上的真本事,实在!”
永安路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特别开设西式糕点培训班。(福海县永安路社区提供)
“光有岗位还不够,得让居民有‘拿得出手’的真本事!”福海县永安路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欧阳玉兰说,“我们不定期邀请福海县福源人力职业技能培训公司来社区开展电工、焊工、家政和烹饪等免费技能培训,并联合福海县人社局、团委、总工会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举办青年人才招聘会、退役军人(家属)招聘会,积极推荐有就业意愿的人员。”
福海县永安路社区为暑假的孩子举办掐丝手艺培训。记者 胡俊秀摄
随着暑假的开启,不少居民反映,上班期间孩子没有人照顾,希望孩子的假期充实且有意义。“居民需要什么,我们就力所能及办什么。”福海县永安路社区干部杜曼·马合沙提表示,社区开办“红领巾小课堂”,为就业子女提供课后托管服务,孩子们可以做作业、看电影、学手工等。
从摸清需求到找到岗位,再到教会技能,福海县永安路社区一步步帮着社区未就业家庭敲开就业大门。正如欧阳玉兰所言: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我们会继续通过收集岗位、摸查需求、组织对接,促进精准就业,全力推动辖区居民更好就业,幸福生活。”
如今,走在永安路社区的大街小巷,常能听到居民发出由衷赞叹:“社区真是把好事做到了咱们心坎上,家里有人上班,日子过得踏实多啦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