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河县牧区“幸福驿站”让转场路成“幸福路”
阿勒泰新闻网-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 胡俊秀)“以前转场,遇到风雨只能躲进四处漏风的霍斯(简易毡房)里,喝口热水都难。现在好了,在沿途的‘幸福驿站’里能住宿歇脚,还有热水和药品,连牛羊都有暖圈,这转场路走得既踏实又舒心!”7月中旬,刚完成夏季转场的青河县阿热勒镇科克塔村牧民恩斯别克·胡达别尔根,坐在该镇希勒布拉克“幸福驿站”里,指着窗外悠闲吃着草料的牛羊笑得合不拢嘴。
牧民在幸福驿站维修摩托车。(青河县农业农村局提供)
这一温暖场景,正是青河县推进牧区“幸福驿站”建设的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青河县紧扣牧民转场“补给难、服务弱”等痛点,建成15座便民服务站(其中远东牧场8座、夏牧场7座),通过夯实基础、释放效益,让曾经艰苦的转场路变成了充满温度的“幸福路”。
在基础设施建设上,青河县累计投入1142万元,完成塔克什肯镇中海子、阿热勒镇希勒布拉克、查干郭勒乡花海子等多座驿站改造,并在远冬牧场新建44座牧民住房、27座牲畜棚圈。萨尔托海乡喀拉乔拉村牧民吾木尔别克·孜呀汗清楚地记得,过去远冬牧场只能住60天,现在靠着升级后的暖房和棚圈,能安稳待上150天。“冬天接羔育幼也不用来回折腾,母羊和羊羔存活率提高了很多。”
青河县强汗幸福驿站全景。(青河县农业农村局提供)
“幸福驿站”的价值远不止于“歇歇脚”。通过延长牧场利用时间,推动23.7万亩退化草场轮休,当地植被盖度提升12%,形成“设施+生态”的可持续模式;针对“饮水难”问题,新打40口深水井,让牧民告别“靠雪吃水”的日子;夏牧场7座驿站还对外运营,今年已接待游客350余人次,既丰富了牧民收入来源,又让游客体验到游牧文化。
维修牧道。(青河县农业农村局提供)
青河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木哈买提·马泰表示:“‘幸福驿站’不仅保障了牧民转场安全便利,提升了生产生活水平,更在生态保护、产业融合、服务延伸等方面收到积极成效,成为服务牧民群众的坚实阵地和‘暖心港湾’。”
青河县“幸福驿站”的建设与高效运营,正是阿勒泰地区认真践行“牧民走到哪,服务跟到哪”承诺的生动缩影。在阿勒泰广袤草原上,“幸福驿站”就像散落在转场路上的“灯塔”,照亮了牧民的生产生活路,更筑牢了乡村振兴的暖心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