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海县妇女手工艺品跻身旅游“新名片”
一个个葫芦烙画,将小哪吒、葫芦娃等经典形象与乌伦古湖冬捕文化巧妙融合,栩栩如生;一幅幅绣品,把少数民族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精准结合,巧夺天工…… 如今,这些出自福海县妇女之手的手工艺品,不仅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,更成为妇女增收的“金钥匙”,正逐渐成为福海县旅游版图中一张亮眼的“新名片”。
葫芦烙画爱好者孙爱莲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。
8月2日,在福海县福海镇永安路社区爱莲工作室内,葫芦烙画爱好者孙爱莲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。她手中的烙铁在葫芦表面游走,不一会儿,乌伦古湖冬捕文化旅游节吉祥物 “福娃”的形象便逐渐清晰,再配上灵动的十二生肖图案,传统元素与时尚风格完美交融。这些独特的葫芦烙画,已然成为极具福海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。孙爱莲说:“现在来福海的游客越来越多,我这些小葫芦带着本地特色,游客喜欢,我也能多份收入,我有信心把手工艺品做得更好。”
充满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,不仅受到外地游客的热烈追捧,也让本地居民倍感自豪。
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,不仅受到外地游客的热烈追捧,也让本地居民倍感自豪。不少居民专程前来参观,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。福海镇永安路社区居民常雨说:“今天近距离观察到了实物感觉非常震撼,作为本地居民,我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宣传福海特色文化,为家乡代言。”
阿拉依婚纱礼服工作室的部分作品。
32岁的阿拉依・木斯拉提是福海县阿拉依婚纱礼服工作室的负责人。在时尚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她,凭借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潮流的敏锐洞察,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,深受新人喜爱。同时,她还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帽、冰箱贴、发卡等手工艺品,这些小巧精致的物件同样深受游客喜爱,成为展示福海特色的又一亮眼文创。阿拉依·木斯拉说:“今后我想大批量的做这些手工艺品,对我们的福海县旅游业贡献一份力量。”
阿拉依婚纱礼服工作室的部分作品。
近年来,福海县依托本地丰富的妇女手工艺资源,结合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,创新推出“妇女手工艺+旅游”融合发展模式。这一模式让原本藏于深闺的指尖艺术,摇身一变成为“致富密码”,为妇女搭建起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。它不仅有效传承了非遗文化,更像一股温柔而坚韧的力量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福海县妇联主席阿依登古丽·恰依合买提说:“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,通过大型活动、直播带货等方式,让妇女手工艺品成为县域旅游的‘新名片’,让更多妇女在传承文化中增加收入。”
阿拉依婚纱礼服工作室的部分作品。
截至目前,福海县已有7家刺绣合作社、120余名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手工旅游文创产品制作,产品种类多达10余种。未来,福海县将持续推动“妇女手工艺+旅游”“非遗+旅游”深度融合发展,着力构建完善的“非遗+”产业链,让“指尖技艺”真正转化为“指尖经济”,为当地经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。
(福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米立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