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天漫谈|假如火焰山下多出9个西湖……
新闻:20多年来,从被动抗旱到主动节水,从大水漫灌到以水定地、控制地下水超采等,吐鲁番市尝试过10余种葡萄节水技术和方式。近年来,当地水利部门通过对比观测发现,采用微喷灌技术节水有显著优势。今年9月项目全面建成后,预计年节水1.3亿立方米——相当于9个西湖的蓄水量。
漫谈:火焰山下,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6毫米,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以上。这片被称作“火洲”的土地,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。其实,对于整个新疆来说,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
农业是新疆的用水“大户”,过去,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,还容易让土地盐碱化。现在,滴灌、喷灌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。在吐鲁番,很多农户的葡萄地用上了滴灌管,水顺着管道精准流到每株葡萄根部。农户艾海提算了一笔账:他家5亩葡萄地,以前漫灌一年水费1600多元,改用滴灌后,一年省下500多元,葡萄还长得更甜、产量更高。这种“细水长流”的灌溉方式,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。
在吐鲁番葡萄灌溉的“节水账本”里,预计到今年9月节水可达1.3亿立方米,正是由于技术创新,每一滴水都成了“精打细算”的最好证明。
工业用水同样藏着节水“黑科技”。在工业用水占到全市总用水50%以上的克拉玛依市,新疆油田公司等企业成为主要用水大户。当地积极推动石油石化工业企业与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,通过项目“点对点”建设再生水工业输配设施。
相关统计显示,2023年克拉玛依市实现万元GDP耗水量37.7立方米,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8.9立方米,用水效率全疆领先,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以前企业为找水源发愁,现在不仅解决了用水难题,还减少了污水排放,实现了经济和环保“双赢”。
借助新一代无线网络、物联网、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,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水处理设施,已成为新疆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。
然而,节水技术的推广并非一路坦途。以滴灌设备为例,其前期投入较大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成本负担;工业节水技术因较为复杂,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。 这要求政府科学地出台补贴政策,助力农民和企业减轻成本压力,为节水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环境。高校与企业也应加强合作,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,培育出更多适应工业节水技术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。同时,大家不妨从身边小事做起,从日常生活入手,拧紧水龙头、一水多用,养成节水好习惯。
火焰山下当然不会凭空冒出西湖,但吐鲁番的葡萄藤因精准灌溉焕发新绿,塔克拉玛干的沙海边缘筑起生态屏障。这1.3亿立方米节水成果,它不靠神话中的芭蕉扇灭火焰,也不借龙王布雨解焦渴,而是让每一滴水在数据中精准归位,在拧紧的水龙头里、智能灌溉的管道中,悄然汇出“9个西湖”(按西湖年均蓄水量约1450万立方米计)。当生存韧性扎根于对水的敬畏,干涸的土地,亦能长出最甜蜜的葡萄。(魏江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