宪法法律宣传月丨法润天山春潮涌 新疆宪法法律宣传月奏响法治新乐章
市民在投壶游戏中学法。受访单位供图
石榴云/新疆法治报记者 张蕾
四月的新疆,法治春风拂过天山南北。在自治区第二十二个“宪法法律宣传月”里,从城市到乡村,从校园到企业,创新多元的普法实践让宪法精神点亮法治新疆建设的前行之路。
创新形式 打造沉浸式普法新体验
当传统普法遇上潮流创意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库尔勒给出了精彩答案。
4月12日,在库尔勒市人民广场,自治区第二十二个“宪法法律宣传月”启动仪式暨宪法游园闯关活动盛大开启。30个市直部门联动,将12个特色法治宣传展位打造成法治乐园:投壶游戏中,每支箭矢命中的不仅是壶口,更是隐藏其中的法律知识问答;扎染布上,鲜艳的色彩与宪法条文相映成趣;知识竞答区里,男女老少争相举手,现场气氛热烈。
“原来学宪法可以这么有趣!”带着孩子参与活动的李女士感叹道。这场活动吸引了数千名群众参与,活动现场,还有出租车司机、外卖员、快递员组成的“新业态”宣传队,他们穿梭于城市街巷,将法治礼包送到千家万户,真正实现了让宪法宣传从“单向灌输”变为“双向互动”。
以点带面,全疆各地创新形式。乌鲁木齐举办法治文化节,街舞少年用动感舞姿演绎法治精神,话剧演员通过小品再现维权故事;克拉玛依开展线上宪法知识竞赛,设置丰厚奖品,吸引数万人“云端”学法;昌吉州打造“法治夜市”,摊主们在售卖美食的同时,发放普法宣传单,让群众在烟火气中感受法治力量。这些创新举措,让宪法宣传更接地气、更聚人气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沉浸式普法新格局。
田间地头普法 牧民毡房话法治
普法的温度,在于贴近群众、服务群众。在广袤的农村牧区,一场场普法活动温暖上演。
温宿县阿热勒镇的果园里,新抽的嫩芽在阳光下舒展。4月13日,温宿县司法局阿热勒司法所组织普法志愿者们挽起袖子,一边帮老乡修剪果树,一边唠起家常。“宅基地遇到纠纷该咋办?被拖欠工资又该找谁?”这些村民关心的问题,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一一得到解答。村民阿卜杜拉·卡迪尔听完讲解,眼睛一亮:“原来咱农民的土地权益,宪法里都明明白白写着呢!”
托里县的草原牧场上,“普法轻骑兵”的身影在广袤天地间穿梭。针对牧区居住分散的特点,庙尔沟镇、多拉特乡组织人民调解员、普法宣传员、“法律明白人”组成骑行小队。党员波拉提·好肯说得实在:“汽车走不了就用摩托,摩托走不了就走着去,必须把法治宣传资料送到群众手里!”他们走进一座座毡房,用牧民熟悉的语言解读宪法精神,手把手教大家拨打“12348”公共法律服务热线。
这样的普法场景,在宣传月期间的新疆随处可见。“法治大篷车”载着流动的法律课堂驶入牧区,车载喇叭循环播放着法律知识;“法律夜校”亮起灯,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学习民法典;“送法上门”服务贴心到家,为老人讲解遗嘱继承等法律要点;田间地头的“法治课堂”更是热闹,志愿者现场解答农户的合同纠纷、生产经营难题。
全民参与 汇聚法治建设新合力
宪法法律宣传月,不仅是普法的舞台,更是凝聚法治共识的平台。在新源县,县委国安办、政法委、宣传部等49个部门联合开展集中宣传活动,现场悬挂横幅、摆放展板,法律咨询台前围满群众。工作人员针对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、劳动保障等问题,结合案例进行详细解答,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,为群众答疑解惑800余人次。
青少年是法治建设的未来力量。在喀什,各中小学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“宪法进校园”活动。宪法晨读声声朗朗,法治手抄报创意十足,而最受欢迎的就是模拟法庭活动。
无独有偶,2025年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局属学校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上,来自初、高中的14支代表队化身法律角色,沉浸式学习法律程序,深刻理解法律的庄严与公正。
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,也是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。4月15日,玛纳斯县法学会联合检察、公安、司法等多家单位,走进新疆嘉润电解铝厂,开展“送‘宪’进企暖人心 普法惠民促发展”活动。活动紧扣企业及职工实际需求,精心设置多个普法专题:反诈中心民警结合“刷单诈骗”“高额返现”等高发案例,揭露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,帮助职工筑牢防骗防线;特邀律师深入解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,围绕夫妻共同债务、离婚财产分割等热点问题答疑解惑,引导职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。
从社区邻里创新的趣味普法,到边远牧区亲切的普法讲座,从校园课堂的法治教育,到企业车间实用的法律培训;新疆上下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普法格局。
如今,我区已形成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的普法格局。这股全民参与的法治力量,已汇聚成推动法治新疆建设的磅礴动能。